当前位置: 首页 > 滚动 > > 内容页

太突然,2023年第一轮降薪潮来了... 世界信息

2023-06-18 15:03:25 来源: 创业中国

作者:张生


【资料图】

来源:鸣金网(ID:mingjin-wang)

(本文首发:鸣金网,图片来源:网络)

严打金融炫富,果然只是开始。

抱怨归抱怨,降完依旧是高薪!

就是这么猝不及防,降息没来,降薪来了。

6月5日深夜,金融圈突爆大瓜,一家中字头券商投行集体降薪,消息一时被疯传,整个行业人人自危。

事情很快被权威媒体证实,事发的就是券商老大中信证券,整个投行业务线,除了MD(董事总经理)外全员降薪,根据职级每月固定薪酬降5000-10000,其中级经理(SA1)直降6000、副总裁(VP)降8000到10000。

据说MD之所以基本工资不降,因为他们整体薪酬的小数点会往前移一位,直接千万变百万,几乎相当于高薪的头都被砍掉了。

至于理由,最靠谱的说法是,去年券商业绩太拉胯,普遍下降20%以上,今年尤其是投行部门业务更差,接的项目也少了很多,公司不赚钱,自然要对拿高薪的员工开刀。

不过另一个隐性的原因更不容忽视,那就是高层的“金融限薪令”。

老大中信都开始降了,其他同行还会远吗?

两场金融炫富引来的血案,令几十万投行人跟着遭殃。

先是去年初,一张中泰证券非银首席分析师的工资单被曝出,其税前收入合计达224.67万,多个月份收入均超过了10万,瞬间引爆网络。

很快,一则某券商发布的员工行为准则问世,再次定义了奢侈品:不允许开豪华车(100万以上),戴高档手表(15万以上)、使用高档包(5万以上),更不允许用社交软件发工资、奖金截图。

没想到半年后,另一则“实力坑夫”事件又把券商送到了风口浪尖,中金公司一名交易员妻子晒出了其丈夫的收入证明,显示其月均收入为8.25万,图片配文简直杀人诛心。

一天后这家人就哭了,男主被停职调查,金饭碗指定保不住了,家庭能不能保住都是两说。

事件发生后,数百万金融从业人员慌了,都担心自己的饭碗会受到牵连。

但有时候怕什么就来什么,就过了3天,高层就下了铁命令,财政部正式下发《国有金融企业财务管理通知》,严厉程度前所未有,瞬间就在整个金融行业引发了一场地震。

名为“限薪令”,却处处都传达了降薪的要求,尤其是提出了两个明确数字:企业高管或重要岗位人员,基本薪酬不高于总薪酬35%;对高管绩效薪酬40%以上采取延期支付,期限不少于3年。

之所以拿券商开刀,理由很简单,他们拿的太多了!

一个直观的例子,头部券商给应届研究生开的工资是3.8-4.5万,这还只是固定薪酬。

哪怕券商2022年已经集体下调薪酬,动不动就是十几二十几万的降,可相对于其他行业还是高高在上,依然被所有人盯着。

更狠的是,金融企业还需要制定“追索追薪机制”,公司高管任职期间如果没有勤勉尽责,造成重大违法违规或损失的,哪怕是离职或已退休人员,发出去的钱也要还回来。

企业向员工“讨薪”!这事还真就发生了。

今年4月,多家银行在年报中披露了“讨薪成果”:

招商银行2022年向2876名员工追索扣回绩效薪酬总金额5824万,相当于人均退薪2.03万。

渤海银行2022年对370人追回1760万,相当于人均退薪4.76万。

九江银行追回了163万。

这意味着不光高薪没了,搞不好之前拿的还得吐出来,一颗老鼠屎,坏了一锅汤。

金融降薪潮,大概率还只是开始。

自2022年开始,不少地方的财政都拉响了警报,就连一向财大气粗的深圳,都下发通知要求各政府部门“厉行节约过紧日子”。

今年3月,银保监会再次出手,明确要坚决破除“金融精英论”、“唯金钱论”等错误思想,鼓励机构探索非物质激励方式。

“非物质激励方式”是什么?肯定不是金钱,这个信号已经够明显,更加不难理解地主家也没有余粮了。

近日,武汉财政局公开登报,向当地国央企、科研单位和下辖财政局等“兄弟单位” 讨债,这还是破天荒的头一次。

虽然要的钱都是历史欠债,可这么多年了,早不要晚不要偏偏这个时候要,看来兜里没钱的不只是普通个人,地方也一样。

最不缺钱的银行,都开始了第三轮存款降息潮,国有大行、地方小微银行没有一家例外,贷款放不出去,银行不赚钱,调低存款利率就是开源节流的最有效办法。

数十万券商员工降点薪酬,不过是回归公平的一小步,抱怨的声音少不了,但离职潮肯定不会出现。

关键词:
x 广告
x 广告

Copyright ©  2015-2022 华东动漫网版权所有  备案号:京ICP备2022016840号-41   联系邮箱:2 913 236 @qq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