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资料图片)
2023年,云南省大关县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“开门红”。该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近11.93万人,就业率达88.05%(省外就业5.99万人,占比50.2%),脱贫劳动力就业5.22万人,就业率达89.45%,易迁劳动力就业0.82万人,就业率达92.27%。
今年以来,大关县为持续做好做实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助力乡村振兴,把农村劳动力家庭持续增收作为工作重点,坚持以“稳就业,促增收”为主线,抢抓劳动力转移就业“窗口期”和“黄金期”,扎实推进“稳岗留工、返乡监测、信息推送、组织转移”等举措,“内转外输”相结合,省外、县内齐发力,多点发力促就业“遍地开花”。
大兴调研之风,开展拓岗选岗,推进农村劳动力省外稳定就业。做好未就业人员调查统计,大力开展劳动力转移就业“百日行动”。在全县各乡镇建立返乡人员监测点,摸清返乡农村劳动力及未就业大中专毕业生等基本信息,全面掌握全县农村劳动力就业和未就业基本情况,牢牢把握春节前外出务工人员返乡过节契机,县乡村组四级联合发力,“84个村(社区)+驻村工作队+县乡(镇)各部门”全面推进,抢抓转移就业“窗口期”和“黄金期”,强有力开展好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“百日行动”,促进农村劳动力有序返岗。
做好市场考察,开展岗位收集。通过“人社+驻外工作站+行业主管部门+人力资源机构”的岗位收集模式,全面收集县内基础设施建设、重点工程、重点产业、工业园区等优质岗位信息及江浙沪一带优质企业用工需求,积极发挥县内富余劳动力的人力资源优势,结合劳动力实际和现状,组建稳岗拓岗工作专班赴江浙沪一带对接劳务协作工作。实地走访参观优质企业,了解企业的用工需求、薪资待遇、工作环境等,与上海、浙江人社部门就围绕劳动力输送、异地培训、用工招聘、稳岗服务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和交流,资源互补,达成长期合作意向,签订东西部劳务合作框架协议,并在上海、广东、浙江建立劳务工作站,持续做好稳岗拓岗和岗位精准推送工作。
做好岗位推送,集中输出助转移。一方面,通过“微信公众号(山水大关、大关人社、大关就业)+局长直播带岗+县乡(镇)村(社区)组四级基层党建+就业信息员”积极做好岗位推送工作,确保人人有岗,满足在家劳动力就业需求,实现足不出户了解就业信息,结合需求量身选岗,有计划出行。目前,已开展岗位信息推送22期,开展招聘会12场(其中现场招聘10场,直播带岗2场),进场企业100余家,推送岗位8万余个。另一方面,摸清脱贫劳动力和三类对象外出就业意愿,集中组织输送一批劳动力到省外稳定就业,助力提升全县农村劳动力自发转移就业,扬起了就业的风帆,助力群众驶向幸福生活。2023年,组织“务工专车”免费“点对点、一站式”向上海、浙江、福州、江苏、广东等地集中输送农村劳动力4000余人就业,实现有组织输出1.52万余人,起到良好的辐射带动作用。截至目前,大关县农村劳动力省外就业达5.99万余人,占已转移就业人数的50.2%。
聚力培训强基,推进技能转型,全面提升农村劳动力职业素养增加就业稳定性。结合产业发展和外出就业双向需求,根据群众意愿,树品牌、建特色,扎实开展钢筋工、电焊工、架子工、混凝土工、叉车工等“大关建工”劳务品牌培训,做到扶志、扶智、扶技“三结合”,促进劳动力就业逐渐从“苦力型”向“技能型”转变,通过培训提质强基不断激发群众内生动力,实现务工稳定经济增长,“十四五”期间已累计开展农村劳动力培训5.3万余人次,为大关县劳动力外出稳定就业奠定了坚实基础,通过培训,不断提升农村劳动力就业稳定性和针对性,从而提升劳动者务工收入。
坚持守正创新,拓展县内就业,力促劳动力家庭就业动态清零。抓好产业培育、创业就业和公益性岗位开发,保障劳动力家庭“零就业”动态清零。一方面,通过县内“一县一业”“一乡一特”“一村一品”产业发展、就业帮扶车间、重大项目实施等方式开发更多县内就业岗位,优先满足脱贫劳动力就业需求。另一方面,针对有创业需求且满足条件提出申请的人员发放创业贷款,带动就业。2023年1季度,已发放创业贷款19户274万元,带动就业36人。同时,针对“一有两无”、有重大困难情况等家庭劳动力,动态开发乡村公益性岗位实施托底就业保障,目前实施兜底保障2927人。(刘振伟 邓均波 陈英 刘志强)
Copyright © 2015-2022 华东动漫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:京ICP备2022016840号-41 联系邮箱:2 913 236 @qq.com